您好 ,欢迎您来到邯郸之窗! 

从3000万例到0例,中国经验何以推动非洲抗疟?

来源:中新网编辑:保存2021-06-09 21:05:45
分享:
  中新社北京6月9日电 (薄雯雯)当新冠疫情持续霸占全球头条之时,一种经蚊虫叮咬传播的疫病依旧在世界多地悄然肆虐。

  疟疾,全球三大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每年仍有超2亿人感染、40多万人死亡。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全球90%以上确诊和死亡病例都发生在非洲。

  中国也曾是疟疾流行大国。上世纪40年代,全国约有3000万感染病例。但2017年至今,中国已连续四年未出现本土病例,并有望在今年获得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世卫组织官员曾称赞中国抗疟历程为“了不起的成就”,并认为中国经验对于其他深受疟疾之害的国家具有宝贵意义。

  为何要开展中非抗疟合作?

  《2020年世界疟疾报告》指出,非洲仍是全球疟疾负担最重的地区。报告表示,虽然自2000年以来,非洲国家通过协同努力,已经将因疟疾而死亡的人数从每年约68万人减少至38万人左右,但2014年至今的进展速度有所减缓。

  中国与非洲在卫生领域的合作历史悠久,自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援非医疗从未中断。

  “中非是传统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建立了很长的友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日前在采访中表示,中国与非洲上世纪80年代前都同时遭受疟疾肆虐,并且发病率相当,相似的历史情况便于中国将自身防控经验与经济有效的技术应用于非洲疟疾防控工作。

  周晓农认为,通过中非抗疟合作,能够整合国内外资源,开展中国经验、产品与技术本土化,支持相关非洲国家加快疟疾控制和消除的进程。“一方面帮助非洲老百姓免受疟疾的痛苦,同时也帮助了中国。”周晓农指出,中国每年仍有近3000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而其中超95%为在非中国务工者带回。“假如非洲的疟疾不消除,我们永远受到威胁。”

  中国抗疟经验如何落地非洲?

  在与疟疾的长期较量中,中国一直根据不同的当地情况进行相应级别的防控,充分动员社区,立足本土,精准防控。

  2010年,中国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旨在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这一行动计划推动了“1-3-7”疟疾监测与响应策略的实施,即1日内进行疟疾病例网络直报,3日内进行病例复核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7日内进行疫点调查及处置。

  中国的“1-3-7”疟疾监测与响应策略已经作为全球消除疟疾工作模式,正式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应用。中国科学家也为全球抗疟事业贡献了青蒿素这一重要的发现。

  这种立足本土、精准防控的中国经验同样在落地非洲中得到体现。周晓农介绍,中国2014年在坦桑尼亚启动了覆盖4个社区共20万人口的试点项目。

  “不是直接把中国的经验搬过去,而是把中国的经验进行策略改造。”周晓农说,考虑到非洲缺少信息系统等差异,便将中国的“1-3-7”策略因地制宜地创新为“1-7”方案,即当地卫生人员每日在社区开展排查,一旦发现发热病人立即进行检测,每晚集中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某个地区发病率极高,就在7天内对该重点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群体化疗,从而控制疫情。

  “我们刚刚去的时候,当地发病率在30%到40%,经过约四年的工作,发病率下降到5%以下,下降幅度达到80%以上。”周晓农说,该项目不仅受到当地人民欢迎,而且也获得当地政府与专业人士的认可。2019年,在盖茨基金会资助下,中国与坦桑尼亚将试点区域从4个社区扩展至10个社区,以进一步验证中国经验的适用性。

  如何加速中非消除疟疾行动?

  “环球同此凉热。”在“地球村”的今天,想要应对任何公共卫生危机,都需团结各方力量。

  对于消除疟疾来说,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经验、技术与产品需要更加融入世界,与国际接轨,转变为全球公共产品,从而助推中非抗疟行动。

  不过,目前中国抗疟产品“出海”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国际市场壁垒较高、世卫组织预认证缺乏、规则制定专家不足等。

  “我们需要多边合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周晓农认为,不仅需要中国传统的双边合作,也需要在不同合作伙伴和基金会之间开展多边合作,为中非抗疟合作“注入更多新动能”。

  盖茨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马克·苏斯曼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上表示,盖茨基金会正在为中国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和抗疟药物获得世卫组织预认证,并通过多方合作为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这些产品。

  创新亦是加速消除疟疾的关键。当前中国正在探索基因技术辅助智慧决策,应用新型遗传流行病学手段推进消除疟疾的监测工作。未来,中国将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平台,支持和推进全球防治疟疾工作。

  盖茨基金会也正在支持中国在生物合成青蒿素方面的研究。一旦取得成功,该技术将有望保障这一关键成分能够以可负担的价格持续提供给中低收入国家。“中国是全球抗疟药物的主要供应国之一。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我们相信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将会继续提升。”苏斯曼指出。(完)

相关文章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人民路新时代商务大厦10楼 客服热线:0310-3181999
邯郸之窗  www.hdzc.net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在线交流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61号 冀ICP备120155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