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毕业生朱灵逸收到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以及香港大学这四所学校的硕士录取通知书。
“我其实并不能算学霸,但我可能是那个早早规划自己未来,把握当下的人。”朱灵逸坦诚地说,能拿到像牛津、剑桥这两个offer对自己来说都很意外,回想起来,非常感谢母校给予的所有机会。
关注学校提供的资源
“高中时,我就对英语情有独钟,当初报专业的时候也没多考虑,想着以后能做个英语老师。”朱灵逸说,等自己真正接触了这个专业,才发现其中的博大精深,并为之深深吸引。
朱灵逸是一个有规划意识的女孩,当做了决定之后,她会努力为此铺垫。大一的夏校她去香港大学读了语言学,大二的夏校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参与了儿童早期教育课程,为自己专业课增加了不少软实力的基础。
理论指导有了,还需要实践。她关注了学校提供的实践活动,并参与了青协提供的“小贝多芬项目”,每周去宁波残疾人康复中心附属幼儿园给听障儿童带去特别课程,鼓励他们开口说话。随后,她又去杭州惠林顿双语幼儿园实习了一段时间,重点关注幼儿的早期双语学习。“我基本没有找过校外资源,这些是关注学校的邮件而获得的机会。”
每一个体验都是将来的资本
除了早早规划未来,她还对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有着满满的热情。她说,自己同寝室的好朋友都非常优秀,有年级第一第二的学霸,大家经常一起交流学习,互相勉励。每个学期的论文选题,她会优先考虑感兴趣的内容,即便话题非常偏,不能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她说,先不管自己论文写得会多出彩,而是先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命题,这样就能在喜欢的领域里像海绵一样吸收新的知识,从而笃定自己选择的方向。
“我也写过很多篇自己感兴趣但得分不高的论文,一度很头疼,这可能就是《力比多记》里说的‘承受为换取个性而付出的代价’的意思吧。但大多数时候我都能学到很多,而且到了大四,我在写论文方面感觉逐渐开窍。”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曾提及,当你真心渴望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朱灵逸觉得,能拿到名校的录取离不开宁诺的老师们的帮助。
当语言被做为一种科学来研究时,它的宽泛性会让人找不准精确的研究方向。但好在每个学期,系里都会发送邮件,邀请有兴趣的学生们参与老师们的研究,这些是提升个人专业知识绝佳的平台。“我参与了两个项目,收获颇丰,包括文献整理、问卷设计、语料分析等等。”
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大学四年我最开心的就是和民舞姐妹们一起的时光,我觉得在宁诺跳民舞很酷,和她们一起是我繁忙学业里最好的调剂。”
大学四年里,朱灵逸和民舞队一起参加了不少演出,在宁诺许多晚会上都留下身影。
我也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民舞,因为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门课上,老师讲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对自己身处文化的认同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她也希望每一个UNNCer都能在大学四年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朱灵逸说,当初面试牛津时,面试官们也很重视学术和实践方面的经历;学弟学妹们也可以做个参考,好好珍惜每一次机会。
目前朱灵逸还没作出决定,到底接受哪封offer,抑或是先gap一年,但她说方向基本已经定好了,重点关注青少年、儿童的语言研究,希望自己能在这个领域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