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您来到邯郸之窗! 
资讯 文化 科技 体育 娱乐 旅游 原创 财经 美食 分类 人才招聘 汽车 财经 建材家居 房产 返回首页

再敬军礼!95岁老战士追忆当年烽火岁月!

来源:微观峰峰编辑:保存2021-06-09 11:40:56
分享:

  人物档案

  杜士林,男,1926年生,现年95岁,峰峰矿区大社镇牛儿庄村人,1937年加入地下游击队,后改为义勇军、八路军(系八路军129师)。在部队期间曾参加解放战争、黄河战役、淮海战役等。1947年退伍,在家务农。2019年9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1926年10月26日,杜士林出生在大社镇牛儿庄村一个普通农村家里,他是家里第三个儿子。在那个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年代里,杜士林有两个哥哥、两个妹妹,没有食物成了生活的最大难题,饿狠了土块都能吃。

  1937年10月,在杜士林11岁时,为了能贴补家里,也为了能解决温饱,他跟随当时在地下游击队的舅舅加入儿童团,成为其中一员。白天杜士林和其他成员们就做一些站岗、放哨、担水等任务,晚上跟随部队一起行军。他们在儿童团最喜欢唱的歌是:“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

  长时间跟随部队一起行军,看见战士们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在杜士林小小的脑袋里,也慢慢培养出军人的气质。在一次扫荡战役中,杜士林协助战士成功除掉四名汉奸,成为了儿童团中大家的榜样。期间,他多次参加党组织放哨、传递情报,还参加了多次破袭战,烧桥、毁路,有力地打击了敌人。1945年,由于杜士林表现优异,行动迅速灵活,体能、敏捷度和综合作战意识突出,成为了一名侦察兵。

  行军打仗的日子总是艰辛的。1946年10月,杜士林跟随部队向大别山挺进,身为侦察兵的他在前方探路,这时一条湍急的河流挡住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为了节省时间,杜士林率先趟入河中,那时已进入深秋,冰凉的河水冻得他瑟瑟发抖,伴着湍急的流水,杜士林在河中趟了十几米,确认河道安全后,才发出信号让战士们通过。他一边在前方探路,一边给身后的战士们打气,“越往里走水就没有那么凉了,还有几十米就到达对岸了,胜利就在前方。”在杜士林的带领下,大部队顺利通过了河流。“当时也怕水深有危险,但我是侦察兵,这就是我的职责,只有战士们都安全了,我们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杜士林对记者说道。

  战争是残酷的,在大别山的时光是他最难忘的,也是最不愿意回忆起的。“你知道飞机扔下来的炮弹吗?有一次就在离我几十米的地方爆炸,就跟我们现在的氧气罐一样,我亲眼看见了跟我朝夕相处的战友牺牲在我面前,我的腿也受伤了。”杜士林回忆起往事,眼中不禁湿润了。

  如今,杜士林左手的三根断了的手指也是那时候留下的抹不去的伤痕。“当时那个年代枪支匮乏,安全系数也不高,在一次训练中,我手持步枪,刚刚拿子弹上膛,没想到枪支突然走火,子弹从后方射出,直接击断了左手三根手指。那时候小,还以为要牺牲了,还好护士给我及时包扎,保住了左手。”

  1947年,因战斗负伤的杜士林退伍回乡务农,长期担任生产队长,不辞辛劳,起早贪黑,带领生产队种好地、多打粮,为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贡献。

  “老爷爷,这是什么呀?”“这是原来当兵发的奖章。”杜士林老人的曾孙女开心,最喜欢依偎在老爷爷身边听他讲故事,闪闪发光的奖章让她爱不释手。

  如今,95岁高龄的杜士林已经儿孙满堂。在生活中,他仍发扬着老八路的光荣传统,始终保持革命军人和劳动人民的优秀本色,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默默无闻奉献,从不张扬自己的光荣历史。身体硬朗的他仍每天下地干活6个小时,保持着旺盛的精神和向上的劲头,展现着一位老革命、老八路、老军人的高尚情操和风采。

相关文章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人民路新时代商务大厦10楼 客服热线:0310-3181999
邯郸之窗  www.hdzc.net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在线交流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61号 冀ICP备120155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