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您来到邯郸之窗! 
资讯 视频 文化 科技 体育 娱乐 旅游 原创 财经 美食 分类 人才招聘 汽车 财经 建材家居 房产 返回首页

邯郸:风景这边亦好

来源:河北农民报编辑:保存2017-09-02 10:32:31
分享:

  风景这边亦好

  ——邯郸市永年区王边村探访记

  □齐栋修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在同窗好友的陪同下,顶着正午的太阳,走进了邯郸市十大美丽乡村永年区王边村。这个村位于永年区西部,距城区所在地洺关镇仅有十多公里,紧沿县级道永焦路。由于地势低洼,四面环山,植被茂密,如果不是在村道口竖起来一块村标,也许就看不到这个村子的住房和人家。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曾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值得称道的动人故事。

  我们这次导游是曾在这里担任过六年乡党委书记书记的李一刚和“土生土长的”村党支部书记王继恩。这个村的打造和挖掘,他们两个是主角,可以说既挂帅也出征,一个是县里派驻的文化人,一个是村里的当家人。他们两人与这个村有不解之缘,爱之深切而笃厚。

  俗话说的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王边,深居“深山”,藏寓一娇,虽没有名盛古迹,醉美山川的荣耀和光彩,来到这里,顿时觉得多了几分雅致和幽静,浮躁的心境似乎有了驻足的港湾和聊且慰藉的栖息。新修建的二十余处明清时代的历史遗沉,一一被挖掘出来,并映入眼帘,我想,也有社会历史的定律和逻辑。圣世修史,映衬的是国富民强,人们 在追求物质生活同时,也要追求精神上的富庶。人们在向善向美的过程中,也在寻找文化的影子和托付。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草根的,往往孕育先贤的根脉。

  紧跟老支书的脚步,我们看山,赏景,品风俗……

  刚一进村就慢坡而下,道两旁是长满植被的陡而似墙的山体,树根都长在了山体外边。这里说是山,其实这地质地貌全是黄黑土搅和的泥台,由于是暑期加上空气潮湿,看上去就是黑土地长出的土山。

  走进村里,先说这窖洞,老支书引领我们共看了两户人家,头一户人家单门独院,院内共三个窖洞,紧挨着两个大的,旁边稍远处一个小的。这大的一个是居室,一个是粮仓或叫储室,小的是专门来养牲畜用的。据老支书介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户人家还在此居住。另一户家两个窖洞,一个已被泥土囤满,一个尚保存完好,洞顶还用水泥进了涂抹加固,里边放了一个木制纺车和织布机,看上去已经年累月,十分苍老了。

  这窖洞在先,砖房在后,窖洞和砖房同生同在,砖房还有二层小楼。我想,这可能条件好的要盖砖房,再好一点的就是二层小楼了。据介绍,这最漂亮的二层小楼是当年酿酒的“老掌柜”居宅。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这里的王家大院,占地面积 15亩,建筑面积仅4500余平米,就是这个明清时期的宅院,居然住了300多口人家。为什么群居而住?一来反映了这王氏家族和善共生,但更主要的是抵御外来的“强盗”袭扰和抢劫。

  人类赖依生存的,首先是衣食住行。说了住的,再说穿的和吃的。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民生活方式在这里尤为突出。手工作仿,在这里小而全,专而精。大大的磨盘还在说话,似乎在叙说当年的日子;油香四溢,滋润着甜美的生活;棉房咯噔踩踏板声,渲染出了四季冷暖;酒花飘香,再现了当年的繁忙景象。这磨房、油房、花房、酒房把这里的劳动织密了,凝聚了智慧和汗水,也赐予了福寿与安康。

  特别是酒,真应了“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格言,远销山东济南一带,据说直到今天,王边的人到山东济南、聊城一带,年岁大一点的老人一提王边村都知道王边的酒。这拴马的石套桩可作为鉴证。这装酒的络绎不绝,由于供不应求,远道而来马驮酒坛是唯一的运输方式,马在此只为排队等侯。

  酒好自有缘由,一是酿酒的原料好,二是这里的水质好,这三要数酿酒工艺精细了。我们发现,这酒房门匾上有三个字“寓云翠”尽管褪了色,依稀还能辨认出,可其寓意却格外引人注目,意为青翠欲滴,云雾缭绕,把这里的气候条件描述的绘声绘色。这五谷自然生长就像这儿的气候一样质地纯、内涵丰富。这井水就更别说了,据老支书介绍,不论旱年还是淹年,门前这口老井,井深十六米,光水深就七米,这个永远也没有变,尽管华北地下水位一直下降,但这井一直如此,井水丝毫不受影响;而且甘醇可口,含有多种人需要的微量元素。在酿酒工艺上,他们从原料筛选、到配料、蒸煮糊化、冷却、拌醅共七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有娴熟的技艺和要求,这也许就是好酒出自王边的缘由吧。

  说了吃穿说风俗。这农家的故事千千万,村里的经传万万千,这排上名位的,流传千古的往往屈指可数。古槐披上了红缎,自然也就显灵了,不知道是对这古槐的敬仰,还是人们要在这树下祈福纳运,这树下三三五五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满是热闹。这树就是有名的“奶奶土堆,爷爷槐”的传说。相传这爷爷奶奶从山西洪桐县打拼而来,在这里安顿后,总也牵挂远在故乡的父母,奶奶就劝爷爷回家看看,可这一去半年也不见人信儿了。于是让儿子也去了趟山西去找父亲,哪知父亲早已死在了路上。儿子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从山西老槐树上摘了个树枝带回,并对母亲说,父亲为照顾爷爷奶奶,暂不能返回来,让我带回了这树枝,树枝什么时侯长成大树,什么时侯回来。实际奶奶非常清楚这事情的原委,可她依旧早晚两次为这树枝浇水。老支书说,眼前这棵就是当年奶奶亲手栽培的。

  一棵槐枝,寄托儿对父的无限思念和妻对夫的无限眷顾和厮守。树长大了未见夫归,母亲走了,终未见父回。如今都带着各自的遗憾憾然长逝了,留给后人的是亲情是孝道文化,是万金难买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不单有这神奇的古槐,还有长在朝阳殿前的两棵夫妻槐,据李一刚介绍,抗战期间,有一对地下党夫妻来到王边村,在这里以豆腐坊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建立了地下联络站,传递情报,掩护伤员,为革命的胜利奉献了青春和热血,最后妻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结束王边联络站的工作后,丈夫随大军南下,走之前种下了两棵槐树。但是在后来的战役中,丈夫也牺牲了,再也没能回到王边村。村民们为了纪念这对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夫妻,就把这两棵树命名为夫妻槐。看上去,这两棵树盘根错节,枝茂相向而生,我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作为写照和挽联,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凭吊。

  村里还有一个习惯,每逢过年过节或谁家添了喜事,都要唱出几出小戏,而且这唱戏的台子全搭在房顶上。据介绍,这是由该村特有的地势条件提供的,村依山而建,房就地而立,这家的院面就是那家的房顶,而且没有正南还北的方向感,所以说房顶答在戏台上。我们走在村委大院,尽管有专门的大戏台,可村里人说,每逢谁家有喜事还习惯在这房顶做戏台。

  说到这儿,这王边村的“四大怪”、“两大传说”悠然纸上,亲切而自然。“喝碗井水也醉人,东南西北分不清,树根长在土壤外,屋顶上边搭戏台”,这说怪真怪;“奶奶土堆,爷爷槐“和“夫妻槐”,这说真是真。老百姓的谚语说的就是王边的特色。

  王边的原生美,在国色天香的版图上是鲜为人知,也许正因如此,她如早春的鹅黄吐绿,满载历史的深厚底色,初绽枝头。这是自然与人类的交汇,社会发展的催生,人们在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追求文化带来的幸福和欢愉。

  明洪祖六年,距今已经600多年的先贤先祖王氏家族,从山西洪桐县迁移而来,在这里掘穴而居,衍繁生息,创造了富庶安逸的生活。历史又翻过了新的一页,伴随着时代春风,除这儿的传统产业外,如今王边人勤于耕植,这山坡上又挂满了大枣、粘米、甘薯和数不尽名的各种瓜果,家家还装满了各种手工艺品。各路大艺术家也纷至沓来,溪谷采风。这不都是在滋润着乡村的容颜?

  不知不觉已是夕阳看晚,我们一行五人,也融入在络绎不绝的人群中。

  王边正走出山寨,拥抱浓抹重彩的道道风景!

  (作者系河北省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高级政工师、河北农民报通讯员)

关闭
关闭
资讯 视频 文化 科技 体育 娱乐 旅游 原创 财经 美食 分类 人才招聘 汽车 建材家居 房产 返回首页 视频

地址:邯郸市水院北路甲23号 客服热线:400-707-4888 经营许可证:030030号
邯郸之窗  www.hdzc.net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在线交流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82615762 通信管理局ICP证:冀B2-20080045 冀ICP备120155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