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您来到邯郸之窗! 
资讯 视频 文化 科技 体育 娱乐 旅游 原创 财经 美食 分类 人才招聘 汽车 建材家居 房产 返回首页

河北“熊孩子”玩了3天手机游戏刷走家长6000多元钱

来源:河北新闻网编辑:保存2017-03-29 15:27:16
分享:

 
  记者 任利 实习生 张晓雨

  日常生活中,孩子鼓捣家长的手机,玩玩游戏什么的,很多家长都不太在意。李女士就是这样,读二年级的儿子平时经常拿着她的一部手机玩游戏,她一直也没当回事。没想到的是,从3月19日到22日,儿子为了在游戏中买“装备”,竟消费了她银行卡里的6000多元钱。

  家长讲述 儿子玩手游花了6100元

  前几天,李女士的手机上接连收到多条银行卡消费提醒,她还以为是垃圾短信,没有点开看。3月22日中午,李女士的丈夫用了下她的手机,这才发现短信中称,从3月19日到22日,李女士的银行卡被分21次划走了一共6100元钱。21笔消费记录中,少则几元,多的有1000元。

  看到这些消费记录,李女士很费解,因为她最近根本没有刷卡消费。这6000多元钱去了哪里?难道是被盗刷了?李女士急忙来到附近的银行打了一份消费清单。经过银行工作人员核实,这些钱最后转到了一家游戏公司的账户上。

  这时李女士突然想到了8岁的儿子丁丁(化名)。她与丈夫平时工作都很忙,周末没时间陪孩子,怕儿子独自在家有事联系不上她,就把自己的一个手机丢给他使用。丁丁经常拿着她的手机玩游戏,这笔钱会不会是儿子花的?李女士回到家一问,丁丁承认,的确是他用这些钱买了游戏装备。

  事件进展 游戏运营商称可返还费用

  李女士告诉记者,丁丁用手机下载了一款手游,游戏中每次通关或需要购买好的“装备”时,都需要使用“钻石”,一旦“钻石”不够,就会提醒玩家购买。这6000元钱,丁丁都是买“钻石”用了。购买“钻石”使用的是微信支付,丁丁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记住了李女士的微信支付密码,因此才能操作成功。

  李女士感觉这笔钱花得很心疼,那么,8岁男孩刷走的这笔钱,还能不能讨回来?昨日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北京大成(石家庄)律师事务所律师霍继强。霍继强介绍,法律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丁丁的行为必须经过母亲李女士的同意才能生效,游戏运营商应该返还这笔钱。不过,取证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李女士需要提供证据,证明的确是孩子自己的行为,而她对此毫不知情。

  记者也联系了这款游戏的运营公司。客服人员表示,该公司有相关政策防范未成年人消费,李女士可将自己的身份证和儿子的身份证明,以及消费记录清单、游戏账户信息等复印后,以文件形式发送给公司,相关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即可将这笔钱返还给李女士。

  记者调查 手游中遍布诱导消费环节

  昨日,记者用手机下载了几款手机游戏,发现注册过程都很简单,没有任何审核、验证玩家是否未成年人的措施,有的还能通过微信、QQ、微博等账号直接登录。在游戏中进行支付也很简单,只要知道支付密码,便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平台进行支付。如果用户开通了小额免密功能,甚至不用输入支付密码,点确认就可以完成支付。

  这些游戏中设置了很多消费环节,以各种方式吸引玩家消费,比如通关需要、购买装备需要、更换更“厉害”的角色需要等等。一名手游玩家告诉记者,有的手机游戏还会故意设置消费“陷阱”。比如不少游戏的“返回”按钮是在左边,“确认”按钮则在右边,和人们平时的使用习惯正好相反,不用说未成年人,成年人也难免点错。

  记者在下载这些游戏时还发现,很多游戏都有分级。丁丁所玩的那款游戏便标注为“17+”,说明这款游戏“含有偶尔、轻微的卡通或幻想暴力;频繁、强烈的色情内容或裸露等”。尽管平台有这样的提醒,但未成年人下载游戏依然很容易,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教师呼吁 加强对游戏行业的监管

  石家庄市庄园小学的黄素梅老师表示,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电子设备的环境中成长的,很多学生也经常带着电子产品来学校。类似于丁丁的这种情况,家长应该负主要责任。

  黄素梅称,游戏本身就具有诱惑性,孩子们好奇心强、防备心弱,很容易被其吸引。家长平时应该对孩子多一些关注,自己也要注意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最好多带孩子做些户外活动,这样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如果想让孩子适度玩一些游戏,家长最好选择择适合儿童玩的单机类游戏,并尽到看护义务。对陷入不健康手游的孩子,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黄素梅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游戏运营商的监管,规范游戏中的消费项目,避免人们误点击错误消费。游戏开发商也应多开发健康的、正能量的游戏,增加游戏难度,增设技术门槛,限制未成年玩耍。

关闭
关闭
资讯 视频 文化 科技 体育 娱乐 旅游 原创 财经 美食 分类 人才招聘 汽车 建材家居 房产 返回首页 视频

地址:邯郸市水院北路甲23号 客服热线:400-707-4888 经营许可证:030030号
邯郸之窗  www.hdzc.net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在线交流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82615762 通信管理局ICP证:冀B2-20080045 冀ICP备120155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