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您来到邯郸之窗! 

太行山上一“铁军”——邯郸涉县消防大队的故事

来源:燕赵都市网编辑:小K2015-06-02 09:31:22
分享:
  编者按:“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涉县群众这样评价消防官兵。日前,涉县消防大队被公安部授予“集体一等功”,这是广大公安民警的光荣,也是整个邯郸的光荣。

  这几则看似平凡的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飞蛾扑火”的胆识,舍生忘死的壮烈,永不褪色的忠诚,看到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最佳诠释,看到了这些年轻的红门卫士对自己青春的解读,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释放着推动邯郸前行的正能量。

  “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让我们为这支“铁军”点赞,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让富强邯郸美丽邯郸建设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129师的留守队”、“老区人民的保护神”——这是革命老区涉县人民对涉县消防大队的亲切称呼。44年间,这支队伍发扬一二九师精神,在特殊的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曾先后37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十佳基层大队”,今年,又被公安部授予“集体一等功”,获得极高荣誉。

  营房迁建

  上世纪60年代,为了应对国内外形势,二十多家战备工厂在涉县的崇山峻岭中开始建设。为了确保这些工厂安全生产,邯郸地区行署从邯郸市消防大队抽调力量,派往涉县组建消防队。1971年,一支38人的队伍经过三天三夜的徒步行军,到达涉县县城。河北省历史上第一支县设现役消防队诞生。

  多年来,城市的发展把原先的消防大院包得严严实实,狭窄的街道妨碍了消防车出入,训练场也不再适应新的需求,消防队需要迁建。2006年,消防站的新址选在新老城区结合部。

  地是上清凉村的。消防官兵有点担心,怕在征地问题上与村民发生不悦。以前也曾有过这样的事:某单位需用土地,村民连夜在土地上种下一片树苗。可没想到,这次征地出奇

  地顺利,一听是消防队用地,村民二话没说,全力支持。

  同样,大队建设井店镇消防站时,在用地方面也得到了村民的全力支持。

  群众为何如此拥护涉县消防大队?因为他们是涉县人民的“守护神”。别的不说,单看看“消防大队史馆”中的这面锦旗,你就能明白八分。1972年夏天,战士岳金山去河边跑步,看到一个孩子溺水,毫不犹豫地跳下水,将孩子救上岸。

  后来,上清凉村的大队干部和孩子家长给消防队送来了“救命英雄、恩重如山”的锦旗——这是涉县消防队收到的第一面锦旗。上清凉村还划出两亩地,让消防官兵无偿使用,夏天种菜,冬天当训练场。

  危难时刻

  在40多年的驻守中,消防官兵闯火海,排险情,用血汗为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筑起了橙色盾牌。

  1997年,涉县化肥厂发生氨气泄漏,消防中队成功排险堵漏;

  2007年,涉县台村一施工工地发生塌方,消防官兵奋战2小时,营救出4名遇险民工;

  2013年,洪水涌入地势低洼的“一品花园”小区,水深处近2米,消防官兵成功解救受困群众180余人,疏散群众400余人;

  ……

  为居民送水、取钥匙、疏通下水道、捐助优秀贫困学生……这样的事更是不胜枚举。

  十多天前,涉县一名摄影爱好者在深山中顺着陡坡滚下了几十米的山沟,爬不上来。在无法施救的情况下,他的同伴拨打了“119”。

  接到报警电话时已是傍晚5点50分,正是开饭时间,几名战士顾不得吃饭,立即跳上消防车赶往现场。到达山里,车开不进去,他们就抬着单架、扛着大绳徒步前进,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现场。队员们在沟边选了一棵大树,系上绳索,涉县中队副中队长郭理想和三班班长杨浩拉着大绳下了沟。天已经黑了,视线不好,二人只能靠手电探路,一直下到六七十米深的沟底。经过千辛万苦,又是安慰又是护卫,人终于救上来了。消防队员回到营地已是凌晨一点。

  “觉得危险吗?”

  “我们的工作就是这个性质,不觉得什么。”杨浩停了一下说,“当时被救者求生的愿望很强,情绪非常激动,一直说‘没想到还能活下来’!那时候,我觉得特别自豪。”

  一句“自豪”,抵住了多少劳累、拼出了几多勇敢?

  魔鬼训练

  44年来,涉县消防官兵成功处置灭火救援5300起,挽救遇难群众1600人次,没有一人因公致残或殉职——这个成绩,比荣誉更加珍贵。

  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指挥官勤于钻研业务,确保每一次指挥精准到位,绝不允许发生失误;对每一名消防战士更是严格要求,宁可让他们在“魔鬼式训练”中掉几斤肉、褪几层皮,也不让战士们在实战中受到死亡威胁……

  有些情况在实战中很难碰到,但平时训练,必须依照“最难化、最严化”的标准进行。为了模拟浓烟现场,他们在面罩上套上黑色塑料袋训练,以适应最差的环境。“铁本领”成为涉县消防官兵决胜千里的“护身符”。

  有一项训练,假设事故现场入口坍塌无法进入,消防队员需要攀大绳营救人员,这是一项高强度的训练。队员李家伟从军队退伍后于去年12月来到涉县消防中队,他在军队练过爬竿,有一定基础,但爬竿与攀大绳看着相似,其实不同,李家伟总是习惯用腿去夹绳。经过自我加压、勤学苦练,他现在已经能够顺利攀大绳了。他说:“这半年的训练,我体能增加了很多。”

  安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涉县消防大队特别重视安全警示教育,每月开两次安全分析会、每周进行安全管理教育,以提高官兵的安全意识;平时训练,严格遵守秩序,每天对消防器材检修保养,防止事故现场出问题;每次进入现场,都设专人清点队员,一一记录内攻人员的进出情况,不允许有丝毫差错。“绝不能让战士作不必要的牺牲。”大队教导员秦三卫说。

  “消防员的安全很重要,但当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们也都个个豁得出、靠得住。”大队长岳延峰说。

  智慧创新

  近来,涉县消防大队的一项新技术——“盲打”出了名,“盲打”就是戴着眼罩打绳结。

  在消防领域,光给绳子打结就有24种方式,有的适用于绳与绳之间的连接,有的适用于拖拉物品,有的适用于救人,都在实战中大有用处。

  杜建英是去年才来消防队的一名新队员,爱动脑子爱琢磨问题。杜建英有一次在夜间执行任务,正好需要打绳结,但是光线暗,打得很慢。他想,救援时间是宝贵的,如果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也能迅速打结就好了。回来后,他开始闭着眼睛练习。没想到,他的这一作法在消防队开了先河,大队开始在全队推行这项技术。小杜也成了“盲打”标兵。看着杜建英在一两分钟内熟练打出10个不同的绳结,记者由衷赞叹,而一旁的涉县中队代理副中队长牛金龙说:“这不算快,最快时他能在50秒之内盲打十个结!”

  聪明灵动的消防员把智慧用于救援,也用于业余生活,喜欢音乐的消防员组建小乐队,爱动手的战士用筷子搭起惟妙惟肖的“娲皇宫”。消防队给他们提供了活跃的舞台,为他们战斗的青春也添加了绚丽的一笔。

  妻子探亲

  5月29日,涉县消防大队的马保杰特别高兴。因为昨天傍晚,妻子带着七个月的女儿辗转一天,终于到达了部队。这可是马保杰第一次看见宝贝女儿!

  马保杰是河南人,和妻子张曼结婚后聚少离多,他一年也就回家一两次。去年10月份,妻子怀胎期满就要分娩。但部队每到年底的工作都最多,执勤、备战、保卫,样样都不能缺斤短两,马保杰实在抽不出身,没有回家陪妻子生产,而是靠打电话联系。孩子顺利出生,这一晃就是半年

  多,孩子都会坐了,才第一次看到爸爸,虽说在家里时,小宝也总拍拍大照片上的“爸爸”,但真见到陌生的爸爸,还不愿让他抱呢!

  消防员的妻子不容易,单说这次探亲吧,从河南周口倒车到郑州,然后从郑州转车到邯郸,再搭乘公交到涉县,她一手抱着婴儿,一手提着装有奶瓶尿布和生活用品的行李,“买票最难了!”她说。

  有这种经历的并非仅马保杰夫妻。多年前,高士荣的妻子临产时,涉县化肥厂发生液氨泄漏,他在完成抢险任务后,才赶到病房,那时,妻子的床边已多了一个小襁褓。

  马保洁的妻子张曼说:“虽然也委屈,但绝对支持爱人的工作。”在家时,她每看到全国各地消防救援的新闻,就不放心,总会打电话问候一下。“就像他也参加了一样”。

  千千万万个“他”,筑就了人民的保护神。

  红色传承

  涉县这片闪耀着革命光辉的土地,用深厚的“红色文化”滋养着消防官兵们的灵魂。涉县消防建队以来,以弘扬“129师精神”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从未间断,教育感化了一批又一批新兵。新队员入队第一天,必到129师司令部旧址参观学习、受传统教育;每逢“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他们都要到革命旧址重温入党誓词,到光荣院听老八路讲革命故事,上街开展义务劳动……这已成为涉县消防大队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与警营文化建设相结合,建成全省消防战线第一家“红色文化队史展馆”,成为传统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了以“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游红色圣地、看红色电影、听红色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红色体验”系列活动,融入警营书法比赛、太极拳PK、演讲比赛等文体活动中,通过大队党委书记每月讲“党课”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将革命传统深植官兵心中,为消防官兵坚定“驻守太行、护卫群众”信念不间断地注入“精神食粮”。

  革命老区养育了消防官兵的铁骨柔情,消防官兵又把这片情意泼洒在热土上!(王玲玲佘志娟)

频道推荐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人民路新时代商务大厦10楼 客服热线:0310-3181999
邯郸之窗  www.hdzc.net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在线交流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61号 冀ICP备12015509号-8